欢迎登陆老师好官方网站!

首页 >> 新闻资讯 >>媒体资讯 >> 16岁学神考上北大后退学:教育最大的愚昧,是认为只要做题就够了
详细内容

16岁学神考上北大后退学:教育最大的愚昧,是认为只要做题就够了

最近,一个叫杜青云的清华学霸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五年前,16岁的他曾经以湖南省全省第二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但他读了三年大学之后,迎来的不是人生巅峰,而是功课崩盘、人际关系淡漠、患上抑郁症,最终,这个少年天才不得不无奈选择退学。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回到家乡后的杜青云,选择了复读。一年之后,他考出了比当年更优秀的成绩“全省第一”,顺利地进入了清华大学。但这一次,他能在清华如愿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吗?不得而知。生活中,这样“考试能力绝佳”的好学生数不胜数。豆瓣上有一个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去年5月创建,已有11万人加入。他们有着相似经历,毕业于名校,却自视为失败者。因为他们发现,进入大学后,除了会做题,其他什么都不会。最后导致退学、失业。

考上了一流的985、211大学,却倒在了校园乃至社会的赛道上,世上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此。

一个个外人眼中的“好学生”,撞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结局。杜青云和那些坠落的985“好学生”们,让我们见识到了教育最残酷的真相:人生最重要的三种能力,根本不是考试能体现的。关于教育,最愚蠢的莫过于,以为孩子只要会“做题”就够了。

1.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位名师曾在演讲中说,中国大部分学生,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但却并不具有选择的能力。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单纯封闭的学习环境、过度包办的父母教育,都在一点一点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导致很多孩子小到连点菜都有选择困难症,大到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最后人云亦云,碌碌无为。就像杜青云,虽然考到了全省第二,但却不知道要选什么专业。只好再次听从父亲安排,选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只因 “这里的人脉以后可以帮到你”、“毕业出来随便去哪个企业都是几十万”。然而事实却相反。学院的课程杜青云感觉索然无味,“听都不想听”。大学的评分系统也让他无所适从。以前在高中,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认真完成即可。但大学却完全变了,课程自己选,老师不会紧盯每个学生。成绩也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机制,还需参加学生组织、志愿活动等。同学他也融不进去,别人参加骑行社都是几千上万元的自行车,他却推着一辆一百多元的自行车,被人嫌弃;别人参加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特别会“来事”,他却窝在角落里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努力了一个学期,成绩平平,没交到一个朋友,杜青云彻底崩塌了。相比之下,另一个从北大生物系退学的学生周浩,显然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更强的掌控力。与杜青云复读继续上清华不同,周浩离开北大后,转到了北京一家普通的技校,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当然,这不是周浩心血来潮的决定。在那之前,他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查阅了众多资料,发现中国市场上高级技术工人是稀缺的,再加上他自小就对机械情有独钟,动手能力也极强。大环境与自身能力的契合,让他决定从北大学生变身成为一名技校学生。后来的故事,并没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样高开低走。

周浩不仅理论功底扎实,动手能力也很强,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等专业比赛中屡屡获奖,最后以优秀的成绩留校。如今,周浩已经是专门引进北京的高技能人才了。当周浩的经历被广泛报道后,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虽然在乎别人的看法,可如果一辈子都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我的一生就毁了。”所以,他才能在重新找到人生方向之后,笃定地努力,最后照样做出一番事业。决定一个孩子潜力的到底是什么?独立思考能力一定不可或缺。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说:在涉及孩子自己的人生选择问题上,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并且勇于承担选择的后果。当孩子有明确的目标去锚定,有足够的动力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们未来遇到再大的变数,也能应对自如。

2.抗挫能力

有人说,中国孩子缺乏三种教育,失败教育,死亡教育,爱的教育。大多数父母总是拼命推着孩子向前,教导他们如何追求成功,却忘了让孩子知道,如何面对失败。优秀如杜青云,在初入北大遇到巨大落差时,同样败在了抗挫能力这一关。他疯狂地打游戏,希望用虚拟世界的成功来麻痹自己,以至于大量地逃课、考试不及格,最后生生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做的是错的,也困惑“鼠标点了一千次还是那个手感,我又能怎么做呢”,却在小小挫折面前停住了脚步。他不是没有向家庭求助,但当他提出“我不适合这个专业”时,父亲给出的不是温暖的开导,也不是语重心长的沟通,而是简单的一句“你肯定是打游戏打多了,绝对是你不努力!”这位父亲忘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仅是鞭策和怒骂,还要教会他在风浪里前行,在逆境中向上。在小事上输不起的孩子,在大事上同样赢不了,承受不了眼前的挫折,更无法承受人生的起落。真正有抗挫力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不妨看看另一位学霸:清华大学的张薇。2019年毕业典礼上,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女孩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她坦然地回忆起自己从国家级贫困县的家乡去往省城参加物理竞赛的窘况。因为没有见过仪器,她甚至还没找到开关,就已经耗尽了比赛时间。进入大学后,基础的薄弱让她做每件事几乎都要花上几倍于别人的时间。“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竞选班长不成功,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但这个姑娘没有放弃,她用《平凡的世界》里的一句话激励自己: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沦!她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越挫越勇,越拼越强。最后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连仰卧起坐也及格了。

常有人说,智商、情商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重要因素,其实,面对逆境的“逆商”同样不可或缺。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也别忘了告诉他们: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是成长。你未必能永远成功,但却能保持向上。

3.与自己和解的能力

这些年,高分考上一流学府的孩子最后黯然退学的新闻并不罕见。杜青云最后能从抑郁症中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在北大,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考上清华后,虽然能明显感觉到,来自沿海地区的同学知识储备更丰富,但他转变了一种理解方式:“你这种方法挺好的,但不意味着我的方案比你差,我的也有一定道理。”北大徐凯文教授曾提出,许多最优秀的孩子都患上了“空心病”。哪怕他们在别人眼里已经足够优秀,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始终对自己不满意。在他公布的个案病例里,孩子们的自述触目惊心: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从外表来看,孩子们如常人一样努力学习,完成高难度的任务,但他们内心却根本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这种“无法与自己和解”的困扰背后,是孩子与父母情感链接的缺失。

在网上看过一张照片。贵州某个小区的天台上,不知道何时被孩子写下了许多留言:“爸妈,我没有他们优秀,我也一直很努力,我一直这么努力就是不想给你们增加麻烦,我好累。”“我好像坚持不住了,我真的好想死……学习真的不是我的强项,我真的有错吗?”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的不是父母的“你还需要努力”“你一定要争口气”,而是“你已经很棒了”、“做你自己就很好”。孩子与自己和解,首先需要父母与自己和解。所谓“和解”,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让你产生价值感的坐标。现实总在不断变化,没有人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父母,我们不妨温柔地告诉孩子:没有考第一,不意味着你不好,而是方法有待改进;成绩上表现普通,但为人处世得心应手,这也是优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再像以前那样拔尖了,但只要努力,问心无愧……

   当孩子真正地接受自己的平凡,悦纳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闪光,不执着于做最耀眼的那一颗星,他们才能在成长中找到真正的快乐。为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但这种过高的期待,给孩子带来的往往不是正向的推动,而是隐形的压力。有些人生考题,并不是通过“题海战术”就能学会的。人生的考试,不是一场,一天,而是漫漫数十年。比起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我们更希望,父母们能多走近孩子,多关心孩子,用平视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

作家林清玄有这样一句话: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孩子除了学习,更应该掌握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除了读书,劳动也能锻炼这个能力,爱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我们坚信,当教育能回到“人”这个核心之上,不论孩子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能真正感受到春风化雨的滋养。


CALL US
400-612-8812

E-MAIL
530936987@qq.com

WECHAT
老师好APP

ADRESSES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00号千鹤家园乙(总部)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0:00   疫情影响 09:00-18:00 

  • 电话直呼

    • 400-612-8812
seo seo